【集萃網(wǎng)觀察】
彈性纖維是指具有高延伸性和高回彈性的絲束。最為經(jīng)典的定義為美國材料實驗協(xié)會ASTM給出的:“在室溫下,材料被反復拉伸到至少為其原長的2倍,并且在拉力釋放后,能迅速恢復至原長”的一類纖維,而對聚氨酯材料來說,則指拉伸至原長3倍后,釋放拉力能迅速恢復原長的纖維。此外,根據(jù)國家及地域的不同,還有一些別的定義。
在眾多的功能品種中,彈性纖維作為一種“朝陽產(chǎn)業(yè)”因可賦予人體良好的接觸感,在服裝的穿著舒適性、蓬松保暖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所以在中國乃至世界紡織行業(yè)中占據(jù)著穩(wěn)固的地位,而賦予紡織面料一定的彈性已然成為服用紡織品一種必然的發(fā)展趨勢。 一、二烯類彈性纖維(橡膠絲) 二烯類彈性纖維俗稱橡膠絲或橡筋絲,伸長率一般在100 %~300 % 之間。主要的化學成分為硫化聚異戊二烯,有良好的耐高溫、耐酸堿、耐磨等化學物理性能,廣泛應用于襪子、羅紋袖口等針織工業(yè)。橡膠絲是早期用到的彈性纖維,由于其主要制作成粗支紗線,所以在織造織物中的使用范圍很有限。 二、聚氨酯纖維(氨綸) 聚氨酯彈性纖維是指以聚氨基甲酸酯為主要成分的一種嵌段共聚物制成的纖維,我國簡稱氨綸,美國最初的商品名為 Spandex,后更名為萊卡 Lycra、歐洲名為 Elastane、日本名為 Neolon、德國名為 Dorlastan。它的彈性來自于其分子結構由所謂“軟”和“硬”鏈段組成的嵌段共聚物網(wǎng)絡結構。這種纖維隨著嵌段共聚物不同,紡絲工藝不同,形成不同的“區(qū)段”網(wǎng)絡結構后,彈性和染整加工性能也不同。 氨綸的紡絲方法包括干紡、濕紡、化學反應紡絲和熔融紡絲法。干法紡絲技術是當前氨綸工業(yè)生產(chǎn)最為普遍的方法,具備紡絲速度較快(1000 米 / 分) ,紡絲纖度小,產(chǎn)品質量好,生產(chǎn)車間面積小的優(yōu)點,但同時存在嚴重環(huán)境污染和成本偏高等缺點。相反,熔融紡絲技術,不使用溶劑、凝固劑, 無廢水廢液處理問題,生產(chǎn)成本低,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是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氨綸是彈性纖維中最早開發(fā)且應用最廣,生產(chǎn)技術最為成熟的品種。 三、聚醚酯彈性纖維 聚醚酯彈性纖維是由聚酯和聚醚共聚物通過熔融紡絲制得的彈性纖維,日本帝人公司于 1990 年首次生產(chǎn)。聚醚酯彈性纖維與聚氨酯彈性纖維結構類似,也具有“區(qū)段”結構特征!败洝辨湺沃饕蔷勖焰湺危彳浶院,鏈較長,容易伸長變形;“硬”鏈段則是聚酯鏈段,相對較僵硬,易于結晶,鏈較短,在纖維受力變形時起節(jié)點作用,賦予彈性回復性能,并決定纖維的強力和耐熱性。 聚醚酯彈性纖維不僅強度較高,彈性也很好,在伸長 50%時,中強彈性纖維的彈性已與氨綸相當,熔點也較高,和PET 纖維混紡,可以在 120~130 ℃下染色,因此滌綸纖維也可以加工成彈性紡織品。此外,它們的耐光性優(yōu)良,耐氯漂性、耐酸堿性等都較普通氨綸好。由于耐酸堿性良好,由它和滌綸組成的織物還可進行堿減量加工,以提高織物的懸垂性。 這種纖維還具有原料便宜、易于生產(chǎn)和加工的優(yōu)點,是一類較有發(fā)展前途的纖維。 四、聚烯烴彈性纖維(DOW XLA纖維) 聚烯烴彈性纖維由聚烯熱塑性彈性體通過熔融紡絲制得。美 國 陶 氏 化 學(DOW Chemical) 于 2002 年 推 出 的XLA 是第一種商品化的聚烯烴彈性纖維,由茂金屬催化劑催化原位聚合的乙烯 - 辛烯共聚物(POE)經(jīng)熔融紡絲制得。它具備好的彈性, 500% 的斷裂伸長,能耐 220℃高溫,耐氯漂及強酸強堿處理,且具有很強的抗紫外線降解性能。它的生產(chǎn)工藝較簡單,原料價格較氨綸低,同時生產(chǎn)過程中幾乎不產(chǎn)生污染且易于回收利用。 由于聚烯烴彈性纖維具備多種優(yōu)異性能,近年來應用日趨廣泛。 五、復合彈性纖維(T400纖維) CONTEX 康泰斯(ST 100 復合彈性纖維,市場統(tǒng)稱 T400 彈性纖維)是一種采用杜邦 Sorona 為主要原料,與普通 PET 通過先進復合紡絲工藝制成的雙組分新型復合彈力纖維;具有自然永久螺旋卷曲及優(yōu)異的膨松性、彈性、彈性回復率、色牢度以及特別柔軟的手感,即可單獨純織,也可與棉,粘纖,滌綸,錦綸等進行交織,形成多種多樣的種類風格。它不僅解決了傳統(tǒng)氨綸絲不易染色,彈力過剩,織造復雜,面料尺寸不穩(wěn)定,以及在使用過程中易老化等諸多問題,且可以直接在噴氣、噴水、箭桿織機上織造,不必像氨綸那樣須先做成包覆紗后才能上機織造,降低了紗線的成本,提高了產(chǎn)品的質量均一性。 六、硬彈性纖維 上述彈性纖維都屬軟彈性纖維,在較低應力下就發(fā)生較大的變形和回復。從熱力學角度分析,彈性來自分子鏈的自由度(或混亂度),即體系熵值的變化,因此上述纖維的結晶度都很低。但是在特殊加工條件下制得的某些纖維,例如聚丙烯(PP) 、聚乙烯(PE)等纖維,雖然在低應力下不易變形(因為它們有較高的模量),但在較高應力下,特別是在較低溫度下,也有較好的彈性,故這類纖維被稱為硬彈性纖維。 硬彈性纖維的變形和回復較彈性纖維有明顯區(qū)別。例如硬彈性 PP 纖維經(jīng)拉伸回復后立刻進行第二次拉伸,其模量和強度要下降很多,但如果去除應力后放置一段時間,或升高溫度使其充分松弛后進行第二次拉伸,則其變形回復與第一次的曲線基本接近。這是由于該硬彈性纖維拉伸和回復時,不僅發(fā)生前述軟彈性纖維卷縮分子長鏈段的拉伸和回縮變形,而且在拉伸過程中還伴隨一些微孔結構的變化,它們的晶片網(wǎng)絡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只有這些結構變化逐漸恢復后,才能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故它們在較高壓力下才發(fā)生變形回復,稱為硬彈性纖維。 目前,硬彈性纖維在紡織品中應用不多,但由于其彈性特點不同于軟彈性纖維,因此可開發(fā)一些特殊的紡織品。 來源:綢都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