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時尚可持續(xù)性設計已經(jīng)成為時尚界熱議的熱門話題,許多新生代設計師通過創(chuàng)新的方式推動著這一領域的發(fā)展,許多年輕設計師正在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實踐為可持續(xù)時尚注入新的活力。在本季倫敦時裝周中有一位極其年輕的設計師品牌也獲得了眾多關注,他就是畢業(yè)于圣馬丁時尚文學碩士的威爾士設計師Paolo Carzana。
Paolo Carzana在2022年9月推出的同名品牌。僅兩季系列過后,Sarah Mower便將其贊譽為“倫敦時尚童話故事的新篇章”。
在2025倫敦時裝周秀場后,時尚商業(yè)媒體BoF更是將Paolo Carzana 稱為“倫敦的慢時尚詩人”。之所以被稱為“慢時尚”,是因為Carzana拒絕傳統(tǒng)時裝的工廠生產(chǎn)模式,均為手工制作,并使用植物基、天然染料、香料等可回收再利用材料,服裝幾乎不會使用工業(yè)縫紉機,大多通過手工披覆、纏繞以及手繪等方式創(chuàng)作。
作為一位新生代設計師,他不僅僅是在做時尚,而是在做對地球負責的時尚,探索著設計與環(huán)保之間的完美平衡。這種將藝術性與社會責任結合的方式,無疑為時尚行業(yè)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
Paolo Carzana
不是設計師是“草藥師”
現(xiàn)定居于倫敦的Paolo Carzana,以時尚可持續(xù)設計風格著稱,2018年首次亮相時裝周后就受到了業(yè)內(nèi)的高度關注。Carzana本科畢業(yè)于威斯敏斯特大學,后又于中央圣馬丁學院獲得了碩士學位。
Paolo Carzana的本科畢業(yè)設計主題名為"The Boy they stole”(被偷走的男孩的畢業(yè)設計系列),該系列被時尚評論家描述為"令人驚嘆的裝置藝術品",其夸張堆疊的戲劇化的表現(xiàn)力,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McQueen或Galliano這樣富于舞臺創(chuàng)造力的設計師。
Paolo Carzana對天然植物染料和有機織物材料有著近乎固執(zhí)的偏愛,其呈現(xiàn)的方式亦是出其不意,怪誕另類。Carzana也時常會在他的個人INS頁面上發(fā)布其收獲的材料”戰(zhàn)利品"。
在「The Boy they stole」系列中,他便用菠蘿葉片,床單,香蕉纖維紗,廚用抹布以及樹蠟等具有顛覆性且多元化的純素食材料,加以改造制成時裝材料,拓寬了可持續(xù)設計材質的想象力。
二次回收的棉衣和網(wǎng)紗、千奇百怪的金屬制品、破碎的亞麻布、高大肅穆而又顯得陰森可怖的立體裝置藝術、與身體比例產(chǎn)生極大反差的廓形,最終呈現(xiàn)了充滿立體構成之美的奇特造型,觀眾也可以從中感受到Paolo Carzana蘊藏的強烈情感表達。
“我認為每個年輕的設計師都對地球負有責任,我們決不能在我們的創(chuàng)作中給它造成任何進一步的損害?沙掷m(xù)不應該只是被視為一個口號,它應該成為服裝制造的本身及其含義,更是每個設計師的習慣。"
——Paolo Carzana
Paolo Carzana在圣馬丁2020 MA畢業(yè)系列主題名為「The Boy Who Came Back to Life」(回歸生活的男孩),通過大量的純天然染料、有機棉以及再生羊毛,延續(xù)了可持續(xù)設計理念,系列名稱充滿了象征意義,代表了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也不難發(fā)現(xiàn)它與本科系列之間的關聯(lián),展現(xiàn)了設計的連續(xù)性和深度。
有趣的是,在對面料的加工過程里,Paolo Carzana加入了許多有助于舒緩肌膚和煥發(fā)精神的草藥,讓穿著者更為貼近大自然的氣息。他用一段簡潔明了的話來形容此次的創(chuàng)作心得:”一場朝圣之旅,穿越黑暗和痛苦,進入光明與希望"。
Paolo Carzana 的這一男裝設計系列旨在凸顯無性別主義理念,女性化的花卉妝容和柔和曲線的褶皺設計則進一步模糊了性別辨識,盡管充斥著諸多戲劇化的面貌,大部分造型的實用可穿著性還是得到了一定的重視。
Carzana 將他的作品從一個單純的時尚系列轉變?yōu)橐粋有深刻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創(chuàng)作,他的設計從不只是為了追求美學和時尚。
✱
Paolo Carzana
2025「Dragons Unwinged at the Butchers Block」秋冬系列
本季2025秋冬系列《Dragons Unwinged at the Butchers Block》(屠夫街上的無翼巨龍)仍然如此,設計靈感部分來源于 19 世紀的后印象派畫家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的作品,以及 Fyodor Dostoevsky 和 Charles Dickens 的小說場景,營造出一種介于天堂與地獄之間的煉獄氛圍。秀場在一處名為“Holy Tavern”的小酒館內(nèi),以 14 款造型在倫敦時裝周掀起關于力量被剝奪與自由受限的探討。
他以“龍”象征美與力量,用解構主義手法將粗糲的有機面料與精致蕾絲、亞麻布結合,塑造出脆弱與堅韌交織的張力。燭光搖曳中,模特身著褪色破損的外套、塌陷的裙擺、脆弱不堪的襯衫,仿佛時光中的幽靈。手工噴染的粉紅、黃色、淺藍色調,以天然染料渲染出日出般的漸變,象征煉獄中的凈化。
面料普遍保留著毛邊和破洞,經(jīng)過包裹、捆綁、分層等方式解構成為背心、襯衫和外套,一些皺皺巴巴的連衣裙看上去很像Madam Grès風格的皺褶,像是遠離信息時代的游牧民族,衣衫襤褸,但天然染料浸染的柔和的黃色、粉色、綠色又顯示出一種精神上的富足。
Carzana拒絕工廠化生產(chǎn),每件作品都帶著未完成的痕跡,如同歷史殘片。他在屠夫街的工作室通宵雕琢作品,目睹屠夫的晨間儀式,與夜幕下狂歡的倫敦形成強烈對比。
設計師Paolo Carzana也在秀場筆記中說道,“這是一場和人工智能的斗爭,以及一種我們正在走向自我毀滅的感覺……每個人都把AI當作工具,讓它慢慢奪走自己的思想和能力,我想讓人們意識到如果我們不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大腦的創(chuàng)造力,會發(fā)生什么!